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让你的孩子天赋尽显

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
2024-09-07

点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字,关注本公号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
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天赋,成天才。确实,按照权威研究机构的观点:


   “实质上,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条件在某个方面出类拔萃……”


可是,为什么大多数孩子总是普普通通,在任何一方面都难以表现出闪光点?而出类拔萃的孩子却总是少之又少?


1.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家长去教训、去打一个小天才,不是很奇怪吗?

刚给孩子买回来的玩具,家长一不留神,就被孩子拆得零碎不堪了;刚洗干净的墙壁,很快又被孩子涂得七彩飞扬了;孩子特别爱动,“除了睡觉一刻也不闲着”,爱跑、爱跳,胆子大……


家长带孩子辛苦,还要养家糊口。家长很累,家长很烦,看到孩子这么“不懂事”,可能开口就会训斥,暴躁些的家长,可能挥手就打了过去……殊不知:


    这烦躁之时、不经意间的一骂、一打,就会从此扼杀掉一个小天才。


孩子爱拆玩具,也许说明他是“创造发明天才”;孩子爱涂鸦,乱写乱画,也许说明他有“绘画艺术天赋”;孩子爱跑爱跳胆子大,也许说明他在运动方面有特长……


孩子们还都爱问古怪的问题。


比如,一家人吃晚饭时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,5岁的女儿问妈妈:“妈妈,为什么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刚好播半个小时那么多呢?”


比如,6岁的儿子问爸爸:“爸爸,为什么表哥、表姐要分开睡,爸爸、妈妈不用分开睡呢?男人和女人应该分开睡、还是不应该分开睡?”


这些问题在大人看来简单又可笑,但要给孩子解释清楚还真不容易,要费一番心神。于是,好脾气的家长可能会转移话题,脾气暴躁的家长则会直接对孩子说:“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嘛?一边玩去!”


但家长这样回应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:孩子问这样的问题,是不是说明他很有观察力,这是不是好事?孩子问的问题虽然古怪,但逻辑表达清晰,而且问到了点子上,这是不是说明他有洞察实质的能力?


    家长们大多早就被社会磨去了棱角,被生活的压力扼杀了创造力。于是,平庸的家长们只能用训斥、打骂的方式去对待有创造力的孩子。这是不是很奇怪、很滑稽的事?


少儿天赋的表现比较复杂,有的外露,有的深藏,他们古怪的行为往往使大人难以理解和认可。但越是这样,家长就越是要对孩子循循善诱,适当引导,而不是开口骂,动手打。不耐烦的对待孩子,会使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,失去学习的兴趣,甚至变得不可救药的叛逆。


总之,家长对孩子不耐烦,甚至要训斥、打骂他之前,不妨这样想:


    “他是个天才,平庸的我,凭什么这样对他?”


2.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不被当前教育体制接纳,怎么办?

有人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问题:“如果比尔?盖茨从小在我们这里生长、受教育,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人?”


答案是:他将连普通人都不如,一文不值。


因为他的个性会被过早扼杀,他由于与众不同而会经常受到批评,他的自信心将很快丧失,他将是一个“差生”,由于他很差所以他会破罐子破摔……


    他就是那种将被我们的教育第一批淘汰的人!


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从小爱画画,但他对其他课程不感兴趣。入学后,他上课不专心,做小动作,逃学,成绩一蹋糊涂,曾被多家学校劝退。他的父母动不动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训话,父母还要时常带着朱德庸到各个学校去求校长收留这个学生,伤透了脑筋,吃够了苦头。幸运的是,朱德庸的父母顶住了压力,从不给朱德庸施加压力,任他自由发展。爸爸总是用心地裁好白纸,整整齐齐订起来,供朱德庸做画本。“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,那我肯定要死!”朱德庸说。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,才有了众所周知的朱德庸。



事情就是这样,天才往往不是那些坐在角落里的安静的、乖巧的学生;那些调皮捣蛋的、花样百出的学生,更有可能是真正的天才儿童。但我们的教育体制喜欢的是听话的、乖巧的学生,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不被当前教育体制接纳。


    我们的教育体制最擅长的是改造孩子身上的“天才性”,直到他被改造得平庸又平凡,不再露出任何锋芒。


比如,能进几所著名大学少年班的孩子,当然是天才。但然后呢?他们被培养成了解题高手,而不是有创造力的天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大多只会解题,不再出众了……


   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,但在家长、学校、社会的合力之下,孩子们的这些天赋很快就丧失了。


怎么办?这是个最难回答的问题。我们只能说,在教育体制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,家长们在让孩子纳入教育体制的同时,也要部分地学习朱德庸的父母,不要完全成为教育体制的“合谋”,从而让孩子尽量存留一点“天才”。


3.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并不代表他喜欢这个方面,怎么办?

当然,教育体制是与时俱进的,家长们也越来越懂得教育,越来越注重孩子天赋的开发。一旦发现孩子拥有哪方面的天赋“闪光点”,现在的家长和学校就会全力去“引导”、开发,把他向着“特长生”的方向培养。


    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了。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天赋,就一定代表他喜欢这个方面吗?


东东6岁的时候表现出了在绘画方面的天赋,父母很激动,全力培养他,送他去学画画,对他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……东东每个周末要去学画画,每天回到家也要学画画。结果,东东对画画反感极了,再也不愿意画画。最后,他发展到了看到画笔、画纸就头疼、狂躁的地步,见画笔就摔,见画纸就撕。怕孩子出问题,父母也不得不终止了东东在绘画方面的发展。


现代教育理论认为,人的智力是由语言言语智力、数理逻辑智力、音乐节奏智力、身体运动智力、视觉空间智力、人际交往智力、观察洞察智力、自我反省智力等8种智力构成。


    这8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、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,使不同人的智力各具特色,而整个人类就会拥有400多种不同的天赋。


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:第一个层面,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,但他根本不喜欢这个方面;第二个层面,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,且他喜欢这个方面,但由于家长、学校好大喜功,对孩子要求太高,把他逼得太紧,导致孩子最终反感、厌恶这个方面。


因此,针对第一个层面: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出某些天赋,但并不表示孩子就喜欢,父母、学校切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。这样只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。家长和学校要做的,是引导,尽量让孩子的天赋与爱好“双剑合一”。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一点,也不必强求孩子了。


针对第二个层面:即使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且喜欢这个方面,家长、学校也不要强迫孩子,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。在不影响孩子日常生活、游戏、学习的基础上,让孩子的天性自由发挥,可能比对他严格培养、开发所起到的效果更好,更能使孩子的天赋充分的发展!




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


阿尔法狗 |那个“围棋上帝”,已经退出江湖五年多了


人生态


六一国际儿童节,是个洋节,致敬伟大的好奇心和创造力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齐说经史集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